金盘网首页
移动端
  • 金盘网APP
  • 金盘网公众号
  • 金盘网小程序

金盘网 >时代楼盘 > 其他 > 民风建筑在西安城市肌理中的定位与风貌

民风建筑在西安城市肌理中的定位与风貌

时代楼盘《121》


西安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城建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古老而悠久的历史给西安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宗观寺庙、古都遗址、历史建筑、传统街区、民居店铺等,数量之多,类型之丰富都很少见。今天,我们不仅需要感触西安厚重的历史,更应领悟它那经过无数岁月的积累而发展至今的独特古城肌理。

城市需要有标志性建筑作为它的名片,我们可以把这类建筑比喻成红花。这些建筑产生的时代不同,因而风格各异;它们坐落在不同的重要地段,影响着西安的整体形象。与此同时,城市也需要有大量的、呈现出统一、和谐风貌的民风建筑,因此,要想维护好城市特有肌理的和谐,建筑师往往要有“甘当绿叶配红花的”精神。这些“红花”与“绿叶”共同形成了古城肌理。

西安历经千年沧桑,既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及标志性建筑,同时也保存和延续民风建筑的城市肌理及尺度。经过历史的变迁,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内容和规模、材料和技术,都在传承中不断演变。除了大量的历史遗存之外,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大致可以按时间为序分为两类:五六十年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以中西合璧为特色;八十年代以后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以新唐风建筑为代表。


一、五六十年代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中西方文化的有机结合

新中国成立的五十年代,这期间以留法归来的建筑师洪青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师,在西安先后设计并建成了西安市委礼堂、人民大厦、建工总局办公楼、人民剧院、钟楼邮电大楼、报话大楼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为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时代的气息。

其中,以由洪青先生和董大酉先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设计的西安市委礼堂为典型实例,表现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秩序和美感。其传统的歇山屋顶,合理的规格与尺度,蕴含着民族复兴情怀。

01西安市委礼堂.jpg

建工总局办公楼建筑同样延续了第一代建筑师对中国古典建筑现代化的手法,即融合中西建筑文化并采用中国传统的屋顶和装饰。带有强烈的公共建筑纪念性色彩,是西方古典建筑同中国传统古建相结合的一个很好范例。

02建工总局办公楼.jpg

坐落于西安市北大街的人民剧院,是古都西安的一个早期剧院,是探索如何在现代建筑的体量上表现民族形式的成功实例。

03西安市北大街人民剧院.jpg

以上建筑代表着50年代西安城市建筑中的“红花”,也是一个时代的建筑风格。除此之外,西安尚存一些代表着当时建筑特色的传统风貌建筑,本应得到保护,但却在逐年减少,而且当时建筑中常用的水刷石、水磨石、剁斧石等优秀的传统工艺也正在逐年消失,非常可惜。


二、八十年代以后的城市标志性建筑——新唐风建筑

80年代,西安的建筑创作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蓬勃展开。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观念的更新表现为现代化和多元化的出现,在西安大体形成了在老城内保持古城风貌,在文物古迹周边地区保持建筑与历史相协调,在四郊新区创造西安新貌的格局。在西安众多标志性建筑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设计大师张锦秋创作的“新唐风”建筑举世瞩目,是城市的“红花”,如“三唐”工程;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西安市博物院文物库馆;慈恩寺玄奘纪念院、大唐芙蓉园、黄帝陵等,这些建筑已成为城市新的标志性建筑、形成了新唐风的建筑气势,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三唐”工程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西安市博物院文物库馆

大唐芙蓉园

黄帝陵

西安还有大量的民居、小店铺等平民建筑,一直没有形成自身的风格,民风建筑的风貌及街巷尺度在不断消失,同时还受国际、国内建筑潮流的影响,显性的地域文化肌理特征正在慢慢地消失。西安的建筑创作之路还很漫长,我们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


三、城市地域风貌的和谐延续及民风建筑的三个方面

如今,西安古城的周边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现象,住宅及城市综合体这些商业建筑在城市肌理中的比重过大,一些开发商把自己的楼盘当成独立产品来包装,不尊重城市的地域风貌及城市肌理,又或者把住宅当成一种工业产品,在不同的地区采用同一种风格,甚至把作为城市绿叶的住宅做成所谓的标志性建筑,各小区之间相互攀比,引进所谓的理念及不同的风格的建筑,把城市中该有的绿叶变成了一堆形态各异、色彩各异、材料各异、五花八门的杂花。另外,一些地产商片面追求高容积率和所谓的风格主义,不重视绿色建筑技术、建筑节能及施工质量,有些本末倒置。

一个城市不需要每一个建筑都成为标志性建筑,我们应根据建筑的自身特性确定不同层面的定位。一个城市需要的历史性、标志性建筑及重要的公共建筑,这些建筑布局在城市肌理的重要节点,注重建筑风格,可谓城市的“红花”,同时,一个城市也要有大面积的风貌统一的民居建筑及民俗民风建筑,也就是城市的“绿叶”,这些建筑要与城市肌理相吻合,注重整体风貌。与对传统建筑形式的保护不同,古城风貌的保护是对城市肌理一脉相承的延续。

我们所到的每一个城市,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城市风貌,人们不一定记住某一座建筑,却对那统一和谐的建筑风貌难以忘怀。西安在“唐皇城复兴计划中”对城市风貌有着明确定位,除了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外,还有大量的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对于民风建筑(城市“绿叶”),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中式的民风建筑

在重要的保护区内,重要的历史商业街区内,将建成一批采用关中民居的风格及尺度的传统民风建筑群,以此衬托周围的标志性建筑。

1、西安曲江凤凰池项目:基地位于曲江池遗址公园内,北临大唐芙蓉园。采用纯关中民居的风格,延续传统关中民居的脉络和肌理,既体现了一种对关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也让城市风貌和谐统一。

09西安曲江凤凰池.jpg

10西安曲江凤凰池.jpg

2、韩城古城金城大街保护与改造项目:在韩城古城修建性保护与改造项目中,金城大街是贯通韩城古城南北中轴线上的重要历史文化保护街区,是韩城古城对外最为重要的形象展示街区,是整座民居古城的精髓脉络,所以在改造设计中采用符合韩城当地民居的风格,延续了韩城老城区的整体风貌和肌理。

11韩城古城金城大街保护与改造项目.jpg

3、榴花溪堂项目(本期已有展示,在此不做详述)

(二)简中式的民风建筑
这类建筑位于城市的历史保护区及景区周围,我们在保持建筑风貌、尺度、材料和色彩与传统民居相同,不破坏建筑群落肌理的原则基础上,对建筑形式进行简化,用现代技术表达传统中式意蕴,这其中也包括采用当地材料与构造手法去表达地域性的传统。

1、韩城古城外商业与住宅:如果说古城内现存的庙宇和衙署是古城的“红花”,那么古城内其它民居与店铺的建筑就是“绿叶”,前者主要采用复原与修缮的手段,而城市内则采用纯关中传统民居的中式风格为设计手法。在古城保护区外,尤其是城关区紧邻古城的地方最宜采用简中式建筑,与古城相呼应。因此,本案在城关商业与城关居住中便采用了简中式建筑风格,从古城中心向外辐射,风格由中式过度到简中式,层级明确,条理清晰。

12韩城古城外商业与住宅.jpg

2、蓝田玉山桃园新镇项目:基地位于秦岭脚下,当地农民也多用鹅卵石砌筑墙体。本案在材料上选用了当地河流里的的卵石,用来砌筑混凝土框架之间的填充墙,青砖灰瓦、木质檐口加之与卵石墙体的相互衬托,共同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色,同时适应了当地的自然背景。

13蓝田玉山桃园新镇项目.jpg

3、红星巷项目:红星巷项目位于西安城区低洼棚户区,那里的建筑原为自建民宅,标准较低,环境较差,其改造对于提升西安古城地位及人居生活品质有着重要意义。设计中挖掘城墙根文化,保护好城墙根民居的尺度与肌理,处理好民居与城墙的主从关系,从传统的关中民居中抓住了素朴的风貌和苍古的意境,它所反映的建筑肌理与营造的建筑环境更加贴近民风。将我们所熟悉的生活和文化填充到建筑形体中去,在建筑构架体系中营造人文气息,从建筑外表反映出建筑鲜明的个性和气质。

14红星巷项目.jpg

4、北院门历史街区改造项目:2009年,西安市莲湖区历史街区北院门巷改造正式启动。北院门地区资源丰富,分布着众多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项目以保护为主,配合已北大街、西大街、西华门、洒金桥等项目的改造,成为西安和莲湖区的文化旅游新亮点。

15北院门历史街区改造项目.jpg

5、宜川书院项目:项目的布局原则是在功能允许的范围内尽量缩小建筑体量,使建筑群围合形成庭院,形成传统的中国庭院模式。建筑主体使用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但在细节处适当的引入钢构,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等现代元素来为建筑注入新意,建筑室内延续了这种设计风格,运用现代的材料进行传统搭接,细节处配以纹饰,家具小品等,给人营造出典雅宜人的室内环境。

16宜川书院项目.jpg

6、锦园长安坊项目:项目总体布局,区内民居沿用传统街坊的空间尺度,在巷道空间内布置青砖、步道、抱鼓石、照壁、亭台、树林、灌木等。民居小区入口是一组以青砖墙为背景,用钢管构成的单坡屋面,再现了传统的“半边盖”屋顶。临街将几组二、三层高低错落的商业店铺通过青砖、白墙的单体元素连为一体,并将民居中门罩、漏窗、窗棂等传统符号整合到现代建筑中。入口处两个现代构图的牌楼将两个小区连为一体。力求从传统建筑中去寻找古城建筑朴素的文脉与苍古意境。将传统建筑的文脉、符号、材料、肌理整合到现代建筑中,保留了传统建筑的比例、色彩、韵律及肌理,继承传统建筑材料的同时应用现代材料,用现代建筑的手法反映传统民居的建筑理念。

17锦园长安坊项目.jpg

(三)新中式的民风建筑

这类建筑位在总体上保持传统建筑群落的肌理,在空间上保持传统“场—街—院”的连续性及尺度,在建筑单体上采用现代建筑简约的几何形体,在材料上延续传统材料的质感,在色彩上保持原有建筑的色彩,从关中民居建筑中充分提取元素,进行抽象、割裂和重新整合,采用新的空间布局模式,以新材料、新技术来表现传统建筑,再现关中建筑风貌。

1、锦园五洲风情项目:基地位于西安古城保护区内。项目总体布局采用民居和小店铺的布局手法,将机组高低错落的青砖白墙建筑通过一片高大的青砖实墙将建筑肌理连为一体,用较小尺度围合成不同大小的院落和巷道,在主轴线上形成了主大门—照壁—下沉庭院—步道—主景观台—表演台—水幕—记忆中的家园—西五台等多元素序列。文化墙与主门洞作为建筑和地域的标志,采用传统青砖砌筑,反映出北方建筑的简约,粗狂、纯朴、苍古的气势和特定场所精神。

18锦园五洲风情项目.jpg

2、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项目:项目采用中国传统书院的布局手法,通过建筑与场院的空间围合,形成序列空间,并通过坡地的高差起落,形成了一组建筑造型高低错落、建筑平面围合有序的建筑群落空间,同时将关中两进院子的布局手法通过整合,割裂与放大,应用到建筑组团内形成一组半开放式的教学布局。并在内院一处设计了一座卷棚民居作为学院的交流会客场所,并唤起人们对北京大学老建筑的联想、产生情感共鸣。

19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西安分院.jpg

3、贾平凹艺术馆项目:项目位于西安市临潼骊山脚下。以关中民居与现代建筑的对话为切入点,在平面布局中,将关中民居四合院的平面和现代简约的几何体组合为一体,并通过叠加、旋转、碰撞、割裂,组合成了一组新的大小不同的空间序列。主馆建筑以关中四合院正房与厢房围合的院落平面和主馆中的小庭院,正好与贾平凹的“凹”字的形式合而为一,具备很强的空间感和主导空间。体块进行旋转、裂变,创造出三角形的院落空间,这些空间依附和穿插在主体内外,但又不脱离主体,形成了适度和交错分散的多院落体系。创造出不同于普通形式的空间感,反映出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与碰撞。

20贾平凹艺术馆.jpg

4、关中楼观风情大观园项目:项目为四星级传统园林式度假酒店。组合有序将关中民居的院落布局的群落肌理通过现代建筑的元素传承发展。设计中,从关中民居建筑中充分提取元素,进行抽象、割裂和重新整合,采用新的空间布局模式,以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建筑自身的不足。又赋予建筑独有的特色,同时能再现关中建筑风貌,使游人在住宿餐饮的同时完成与历史的对话与沟通。

21关中楼观风情大观园.jpg

5、悦榕山庄项目:项目位于西安市临潼骊山上,单体设计采用了传统合院式布局手法,客房平面成“U”字形摆布,形成一个较为隐私的内院。内院设有水池,有“聚财”之意,整个内院也因“水”而富有灵气。建筑造型设计以关中传统民居“屋子半边盖”为蓝本,将传统建筑的构造、符号加以简化、演绎,并将新的建筑材料整合到建筑之中。实现了简约的设计手法与传统建筑精神共存,表现出关中地域建筑特有的风貌气质。

22悦榕山庄.jpg

6、曲江杜陵邑项目:项目方案结合中国传统院落式的空间布局肌理特点。在建筑造型上,讲求统一性与协调性,通过对传统建筑中柱、廊、屋顶等元素的提炼与抽象表达,同时通过高度的变化形成有序的传统院落空间感受。在建筑色彩上,通过对我国传统的“朱砂红”色彩元素中提炼概念,砖墙的红色与屋面的灰黑为主要建筑色彩基调。

23曲江杜陵邑项目.jpg

7、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照金红色旅游名镇是红色革命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的项目。在该项目中本着对革命先驱的崇敬,对传统文化的延续,对新农村的建设政策的响应,从规划、建筑、景观、园林等方面,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的革命根据地,同时实现改善和提升红色老区人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小镇由一条以纪念馆为核心的南北轴线为纪念轴线,其中包括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五星纪念广场—烈士陵园,另一条以公共文化为核心的东西轴线,其中包括学校、医院、商业街、镇政府办公楼和客运站等。包括周边布置的农民安置区,形成了一个新的红色旅游景区。

24照金红色旅游名镇项目.jpg


以上是我们屈培青工作室这几年所完成的作品中,体现对西安民风建筑的定位和解读的项目,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唤起人们对城市肌理与风貌保护的重视,为西安作出更多更好的建筑作品。


人物简介


屈培青.jpg

屈培青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


徐健生.jpg

徐健生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屈培青工作室主创设计师(博士)

以上为部分内容,查看完整版内容请购买下载电子版杂志!!!

关注有礼
赢取所想

热门案例 换一批

关于金盘通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合作 | 法律声明| 开店指南| 网站地图 | 诚招英才
客户热线:020-38182178 客服邮箱:sunxb@kinpan.com
粤ICP备2022080590号
Copyright © 2008-现在 广州金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